绘本详情

逃家小兔

5-6岁,3-4岁人际交往

书架位置幼儿精装区A

书位号暂无

馆内编码F2004

绘本作者玛格丽特·怀兹·布朗 文,克雷门·赫德 图,黄迺毓 译

出版社明天出版社

绘本音频

绘本简介

绘本描述
小兔子对妈妈说:“我要跑走啦!”“如果你跑走了,”妈妈说,“我就去追你,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!”一场爱的捉迷藏就此展开……
《逃家小兔》写的是一只想要离家出走的小兔,和它妈妈之间玩语言捉迷藏的故事。在小兔和它妈妈的几段对话里,作者展示了一场幻想中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:小兔子上天入地,一会儿要扮成小河里的一条鱼,一会儿要变成飞得远远的小鸟……可不管他变成什么,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能抓住他。最后,小兔子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不再逃了。于是,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母爱的胡萝卜。

编辑推荐
小兔子对妈妈说:“我要跑走啦!”,“如果你跑走了,”妈妈说,“我就去追你,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!”,一场爱的捉迷藏就此展开。小兔子上天入地,可不管他扮成小河里的一条鱼、花园里的一朵花……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。最后,小兔子逃累了,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逃了,于是妈妈便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胡萝卜。穿越时间、跨越空间,屹立儿童图书界的经典之作。

作者简介
玛格丽特·怀兹·布朗,1910年出生于纽约。玛格丽特是一位绝顶聪明、才华横溢的传奇女子。她不但为孩子写了10多本童书,更与一群好友一起为儿童文学的教育、创作与出版开拓出影响深远的天地。虽然她从来没有结过婚,也没有自己的孩子,但是她却对孩子,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、情绪和兴趣有着深刻的认识。她擅长用精简、游戏性、有韵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,不但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,更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,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诗文。1952年,42岁的玛格丽特在法国旅行途中突然逝世。
克雷门·赫德(Clement Hurd),1908年出生于纽约。耶鲁大学毕业后,去巴黎学了两年现代绘画,回国后成了一名装饰画家。后来他结识了玛格丽特等儿童文学工作者,并且和其中的一位作家艾达结婚。玛格丽特在看到了他的两幅作品之后,就极力劝说他为图画书画插图,并特意为他写了一个儿童故事《大象和小甲虫》,让他做一次插图上的尝试。他后来和玛格丽特合作的两本睡前故事书——《逃家小兔》《月亮,晚安》,都成了图画书的经典之作。

媒体评论
 ★今天是母亲节,我选择今天来讲阅读这个兔子故事的心得。也是讲自己已经能够体会到的母爱。这不是任何年龄都能体会得深刻的。故事中的小兔子当然也是这样。虽然他最后也回到妈妈身边,可是他的体会一定到达不了。他怎么看得见妈妈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心情和路途?他们通常都是一门心思只管自己走的。我十八岁满怀希望地出门,到自己以为的理想里去奋斗,都“看”不见身后的那目光其实也跟了出门了。何况更小的孩子?更小的小兔子?
写这个故事的作家当然也是体会得很深刻了才写得出来。但是她没有重甸甸地去写,而是游戏和轻松,就像一个孩子和妈妈在逗了玩,妈妈就加入了游戏里。可是我们知道,妈妈这一路的跟随和护卫,一点儿不是游戏里的,而是*真实的生命情景。是几乎所有母亲每一天的事和路,是她的盼望也是她的担忧,是她的自豪也是她的苦恼。所有的做了母亲和父亲的女人男人,都看着“小兔子”会不由自主地问:“你什么时候长大呢?”可是当“小兔子”以为长大了,说:“我要跑走啦!”她就担忧和苦恼了。她们不是拦在门口让你出不去。她们知道行走是在门外,飞翔一定是在天空。可是从此她们的目光就跟了出门了,脚步轻轻地在你的脚步的后面,你上了高山,她正在跋涉;你下了大海,她就是*温柔的风;你当了“空中飞人”,只要有一点点的艰困和危急,母亲都是“铤而走险”赶将过来,那一根细细的根本没法站立上去的钢丝,是母爱的*高形容和象征!我看着妈妈兔子穿着漂亮裙子打着伞,那么急切地在钢丝上往前走,我就总想流泪,这其实并不就是一个年轻的妈妈,她也可能年纪已经非常大,可是她一定会赶将过来,走上那细细的没法站立上去的“钢丝”。妈妈穿着漂亮的裙子打着伞,不是爱漂亮,而只是象征,为了小兔子,为了孩子,她总是那么认真、那么正式,是“盛装”的,身心竭尽。你看看她那贯注的神情!她在想:“我要快!快啊!”母爱脚下无艰险。母爱能走通一切路。母爱可到天涯海角。
  我听过多少遍张艾嘉的《心甘情愿》了呢?当我偷偷放开你的手/看你小心地学会了走/你心中不明白离愁/于是快乐地不回头/简单的心/简单的要求/最怕看见你把泪儿流/原来是没有梦的我/如今却被你来感动/……/为你我愿一切从头/……/只要你微微笑/世上非常美的问候/……/因为你柔柔的手/怎样的未来都能抵挡勇敢承受。
  歌的最后一句是一个稚嫩的孩子的甜甜的喊:“妈妈,想你,爱你!”
  合上这本兔子故事的书,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已经是自己的声音的甜甜的喊:“妈妈,想你,爱你!”
  母爱只要听见这一声喊,已经够了。
  ——作家、上海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梅子涵

借阅2

评论26

+收藏+书包